DMA01
【產品規劃系列(三)】軟體 PM 撰寫規格書的三大工具之三,UI Flow

【產品規劃系列(三)】軟體 PM 撰寫規格書的三大工具之三,UI Flow

朱騏

這篇文章說明了「Flow Chart」、「UI Flow」、「Wire Flow」的差異,透過漸進的文件產出,最終可以得到一份完整的功能/畫面規格。

前言

這是「產品規劃系列」的第三篇文章,在前面我提到了軟體 PM 撰寫 Spec (產品規格書)時至少包含三種文件:User Story、 Functional Map、UI Flow,並說明 User Story 、Functional Map可以如何撰寫。

【產品規劃系列(一)】軟體 PM 撰寫規格書的三大工具之一,User Story

【產品規劃系列(二)】軟體 PM 撰寫規格書的三大工具之二,Functional Map

這篇文章我們說說第三種文件 —UI Flow,應該如何撰寫。

 

一、UI Flow是什麼,該怎麼寫?

UI Flow 顧名思義就是 UI (User Interface) 的流程,也可以說是流程圖總稱,用於和開發人員確認所有狀態和需要功能,是後續繪製Wireframe的重要依據。

UI Flow 是從 Flow Chart (流程圖) 演變而來,因此我們先快速了解一下 Flow Chart 應該如何繪製。

Flow Chart (流程圖)

下圖是會員登入的流程圖,看起來簡單的流程實際上就包含了 4 個常用到的元素 — 起/終點、處理流程、資料產生(Input/Output)、抉擇(IF…ELSE…)。

圖片來源:《UI 設計入門:畫出有程式邏輯的設計稿

 

二、開始繪製 UI Flow

許多人對 UI Flow 的印象是:「畫面」與「畫面」之間的流程連結,也就是當使用者點擊畫面中的某個地方時,會觸發下一個畫面的產生。

在分析上,這樣其實跳躍了一步,上方所說的流程圖叫做 Wire Flow。在繪製 Wire Flow 之前,我們可以先使用文字來表示每個畫面並繪製流程圖,也就是這邊想講的 UI Flow。

UI Flow

以電商網站常見的購物流程來舉例,當使用者進到電商網站後,他/她會經歷以下流程:

圖片來源:《UI 設計入門:畫出有程式邏輯的設計稿

像這樣用文字來表示每個頁面、將每個頁面做編碼,並且透過箭頭進行連結的流程圖,就叫做 UI Flow。

你可以會問說,這些頁面是哪裡來的?還記得上一篇文章提到的 Functional Map嗎,這些頁面是先在 Functional Map 進行盤點,現在才被當作繪製 UI Flow 的基礎。

Wireframe (線框圖)

Wireframe的定義是:

產品的建構藍圖,以單純的色塊或線條來規劃版型。

有了 UI Flow,產品經理/設計師就可以一頁頁的繪製 Wireframe,大概會長的像以下的樣子:

Wireframe (線框圖),圖片來源:《UI 設計入門:畫出有程式邏輯的設計稿

一份好的 Wireframe 除了要有基本的元素及位置成列外,也必須對這些元素限制進行註解,方便工程師後續開發時要留意的邏輯。以下是繪製 Wireframe的小訣竅:

  • 簡單俐落
  • 單一色系
  • 單一字型
  • 統一字級
  • 不用插圖
  • 簡單圖標
  • 頁面註解
  • 頁面編號
  • 連結去向
  • 過場特效 (Optional)
  • 狀態變化 (Optional)
  • 介面互動 (Optional)

Wire Flow

當 UI Flow 與 Wireframe 都完成後,就可以來繪製 Wire Flow。

Wire Flow, 圖片來源:《UI 設計入門:畫出有程式邏輯的設計稿

 

三、總結

這篇文章說明了「Flow Chart」、「UI Flow」、「Wire Flow」的差異,透過漸進的文件產出,最終可以得到一份完整的功能/畫面規格。

謝謝你願意讀到,到這邊「產品規劃系列」正式結束,希望同為 PM 或是產品規劃的你可以得到一些啟發,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言討論~

 

 

原文出處:【產品規劃系列(三)】軟體 PM 撰寫規格書的三大工具之三,UI Flow

第一篇:【產品規劃系列(一)】軟體 PM 撰寫規格書的三大工具之一,User Story

第二篇:【產品規劃系列(二)】軟體 PM 撰寫規格書的三大工具之二,Functional Map

朱騏
朱騏

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,喜歡研究軟體產品、生產力工具、時間管理方法

可提供軟體產品管理、時間管理、生產力工具的相關諮詢

歡迎講座邀約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,我的信箱是 [email protected]

遠端(距)工作的風險與挑戰
對於一個遠端工作者來說,主要會遇到的風險有 1.個人品牌/信任問題 2.管理成本(個人/企業) 3.資訊落差/溝通成本 4.資安風險 5.結果就是一切
團隊的 GIT 分支管理策略 (2) : 主線整合與功能分支
繼第一篇講述基本概念之後,我們來看看整合模式有哪些,以及整合頻率對於團隊效率的影響。
敏捷式開發 vs 瀑布式開發
藉由本章節,你會學到: (1) 什麼是敏捷開發、 (2) 敏捷式開發與瀑布式開發的比較、 (3) 敏捷開發的適用性。